本文深入探讨了立体相机将立体深度感知与3D数据结合,如何支持自主移动机器人与取放机器人等应用场景的实现。

立体相机在自主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实例。资料来源:OTTO和Gideon Brothers。

3D传感器是实现深度感知的核心技术。这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多种常见的3D视觉技术中,例如立体相机、激光雷达(LiDAR)、飞行时间(ToF)相机和激光三角测量。 

制造商通常会根据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3D视觉方案,不同技术各有其优势。例如,激光雷达和激光三角测量技术,由于内置诸如旋转镜等运动部件,因此不适合在恶劣环境中使用。

立体相机更适合户外应用场景,原因在于立体相机不易受到阳光直射的干扰。例如,相较于其他3D传感器,立体相机在成本方面更具优势。立体相机在计算图像中的3D数据时,相较于上述其他技术,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同时,部分立体相机具备板载处理能力,可减轻主机的数据处理负担。此外,立体相机还可提供彩色图像和彩色点云,而其他主流3D视觉技术则通常需另配彩色相机。  

不同3D视觉技术在测量范围与精度之间往往需要权衡。

对于任何类型的视觉传感器而言,测量范围与精度之间通常存在权衡关系。例如,远程传感器的精度相对较低,而短距离传感器则具有较高的精度。在测距能力方面,激光雷达具备最远的测距能力,其次是立体相机,最后是渡越时间传感器。激光三角测量的覆盖范围虽然最短,但其精度却更高。 

远距离性能对于实现自主导航与障碍物规避至关重要,而中距离性能则更适用于拾取-放置操作。近距离范围探测主要则用于物体的识别与检查。 

立体相机的工业应用

立体相机因其在测量范围与精度方面的灵活性,广泛适用于大多数仓储机器人应用场景。这类相机具备较高的性价比,结构坚固耐用,同时可输出用于目标识别的彩色图像。  

在工业领域中,立体相机主要应用于两类机器人系统: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和取放机器人。

AMR系统通过立体相机执行SLAM(同步定位与建图),一方面构建环境地图,另一方面实现自身在地图中的定位。AMR能够规划前往指定目的地的路线,同时精准检测障碍物(包括物体/行人),并灵活地在这些障碍物周围导航。 

标准立体相机在AMR应用中的特征/要求如下:

  • 高帧率
  • 低延迟
  • 坚固可靠
  • 校准保留
  • 宽视野
  • 远距离工作能力
  • 高动态范围,以适应室内外不同光照条件

立体相机在取放机器人中的应用实例。图片来自Taiga Robotics和Kindred/Ocado。

取放机器人系统应用的关键组件包括:感知环境的视觉系统、用于数据处理和决策的控制系统,以及具备抓取或吸附功能的机械臂。此类取放机器人广泛应用于装配、码垛、拆垛及料箱分拣等多种工业任务。 

以料箱分拣为例,其目标是从容器中移除随机放置的物体。在这些应用中,视觉系统用于识别和定位目标物体,随后计算其方位,确保抓手能够精准抓取。然后,控制系统规划出机器人的移动路径,有效避开途中的障碍物。最后,机器人顺利拾起物体,并将其放置于指定位置。

标准立体相机在该类取放机器人应用中的特征/要求如下:

  • 高精度
  • 低延迟
  • 坚固可靠
  • 校准保留
  • 能够在多尘/高湿度等工业环境中运行
  • 针对不同大小的物体,需要在视野和工作距离上具备灵活性。 

应对3D点云、延迟与部署难题 

由于3D点云的质量依赖于图像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机器视觉中常见的一个挑战是如何确保充足照明,以避免因长时间曝光而导致的图像模糊。 

机器人的性能表现和决策能力依赖于所获取的3D点云的质量。 

3D点云质量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 提高传感器和立体分辨率,能够生成更多的3D点。 
  • 随着基线增宽、分辨率提高和视野收窄,3D点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 采用更先进的立体算法,获得更密集、更清晰的点云,但需注意在质量与处理速度之间找到平衡点。 
  • 在低纹理场景中,利用图案投影仪,增加点云的密度。 
  • 通过中值滤波、散斑滤波或时间滤波等后处理手段减少点云噪声。

延迟是指从图像被相机传感器捕获到3D数据传输至主机所需的时间。低延迟的优势在于可加快决策速度,并提高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同时,更快的3D数据接收还能为后续的AI处理预留更多时间。 

有助于降低系统延迟的关键因素包括: 

  • 更精简的相机架构能够实现图像流水线中的并行像素处理,无需等待前一级模块完成整帧图像处理,后一级模块便可开始执行任务。 
  • 立体处理速度的提升,可加快视差图的生成速度,减少延迟。 
  • 增加传输带宽,可缩短从相机到主机传输数据的时间,从而减少延迟。

在系统部署用于生产后,持续监测其性能至关重要。以下是部署后可能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 相机间歇性工作或频繁掉线,可能是由于接口连接不稳定所致。建议使用更稳定的工业接口,如以太网,替代USB。 
  • 若相机因系统冲击和振动而故障,则应选择具有高可靠性、稳健性和适当IP等级的相机。
  • 若机器人性能随时间下降,可能需要重新校准立体相机。

此外,校准保留对于立体相机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未正确校准的立体相机将影响应用的决策能力。 

此外,随着校准误差的增大,立体准确性也会降低。因此,选择能够保持良好校准的立体相机至关重要。否则,在现场部署后,需要频繁对相机进行重新校准,这在实践中也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Bumblebee X立体相机

为满足本文所述的机器人行业专业人士的应用需求, Teledyne FLIR IIS开发了Bumblebee X立体相机,该产品配备工业级(IP67防护等级)、5千兆以太网接口,并集成板载处理能力的立体视觉系统。

Bumblebee X的主要特点包括:

  • 高分辨率与高精度。
  • 搭载立体图像处理算法,实现板载处理。
  • 24 厘米基线的远距离工作
  • 灵活的视野选项(60、80 和 105 度)
  • 长时间的校准保留。
  • 兼容外部图案投影仪
  • 支持Robot OS和GenICam接口

*本文最初发表在 Automation World

转自:Teledyne Imaging

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内容、图片、视频来自网络,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