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TWH的到来,各大终端疯狂扩产,对电池制造的工艺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从前端的极片制造到后端的模组组装,都会用到视觉检测技术。特别是在电芯制造工艺段,例如密封钉的焊缝检测,顶盖焊焊缝检测以及包蓝膜后的外观检测,都属于我们的行业痛点和难点。针对行业的痛难点,华汉伟业组织专项研发攻克。
关键技术:
实现让机器看得清、看得懂、抓得准。
从技术实现上讲,光学传感器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是机器视觉的基础和关键。单一的传统集成商并没有核心竞争力,靠的还是工程经验的堆叠,因此视觉系统厂商们开始建立核心技术竞争力,而这软件算法就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华汉伟业深谙其道,尤为注重国产算法开发。
(视觉系统集成)
华汉伟业在锂电行业已经有数十年的行业沉淀,拥有自研的核心算法MVDevelope平台,对标国外的一流算法库,基于自研核心算法开发了属于自己的2D/3D/AI视觉软件,同时也提供标准的视觉零部件及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而核心竞争力依然是自研的算法平台,目前3D/AI视觉软件已经在3C电子、新能源领域得到了批量应用。
关键技术的探索
公司在关键技术上的应用,主要可以从3D、2.5D成像、2D成像检测多种技术及AI的结合,多模态融合应用上进行突破。
01.2D成像新技术探索
2D成像技术是华汉伟业比较成熟的视觉技术,能够实现平面内零件的稳定测量,支持多种成像组合,适应工件/环境的多样性,兼容不同的打光,主要应用在电芯极片制作工艺段中。
(2D成像技术展示)
02.2.5D成像新技术探索
2.5D成像技术主要分为2.5D面阵,2.5的线扫以及分时频闪技术,我们日常接触的2.5D的面阵,主要用在例如密封钉焊缝检测,软包电池的外观检测,分时频闪主要用在前端的涂滚分切、极片外观全检测的测量场景上。
(2.5D成像技术展示)
03.3D成像技术对比和选择
3D线激光应用在镜面反射、半透明物体、多重反射以及有遮挡等比较复杂的场景检测中,因为对于具有反射的物体,会造成检测图像产生无效像素。无效像素对于我们后续的软件测量与检测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公司研发了基于灰度图像引导的高度象征技术,做多尺寸特征融合,重构三维图像,攻克这一检测难题。
目前机器视觉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还是线激光偏多,也有部分工位用到3D结构光,线激光主要应用在密封钉焊缝检测、周边焊缝检测以及在模组busbar的焊缝检测和全尺寸测量工位的平面度测量场景上。
(3D成像技术对比)
3D+AI关键技术的应用
基于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和3D创新实践,华汉伟业将重点聚焦AI和多维感知技术,重点突破AI 工业质检应用难点,建立行业大模型,同时研究3D技术,让信息采集和呈现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公司从算法创新、应用开发、解决方案到设备制造打造四个层面,阐释华汉最新、最全面的“3D+AI”发展脉络。
这项技术用在密封钉焊缝质量检测上,针孔缺陷的检测是其最大的检测难点,在密封钉检测技术上,公司开发了基于异源数据融合的图像分析技术,通过2D图像的纹理信息以及3D图像的形貌特征进行特征抽取,实现异源数据的融合,做高级特征映射。将2D/3D检测技术与AI技术的高度融合,对密封钉焊接质量进行检测,漏判率0%,误判率<0.3%,可识别0.1mm的针孔。这项技术同样也应用在顶盖焊焊缝检测,也可以达到过杀率<1%,漏杀率0%的检测效果。
(密封钉焊接质量检测)
在软包外观检测上,公司使用了2.5D的成像技术,通过输入形状图像、漫反射图像、灰度图像,做多图像的卷积运算,基于类似于RNN结构完成特征融合,抽取其共性特征。同样这项检测方案也应用在方壳电芯包蓝膜外观检测项目上。包蓝膜的外观检测,一直是行业里的一个非常大的痛点,检测上使用传统的线扫成像以及深度学习是很难去解决这种气泡的应用场景,现在,通过2.5D+AI可以完美地解决微小气泡的缺陷和纤维划痕。
(电池包蓝膜后外观检测)
在电芯段焊印缺陷检测中,通过3D+2D+AI融合的方式对缺陷进行精准的检测,3D主要应用于检测焊缝的缺陷,例如爆点、凹坑、毛刺等缺陷,2D用于检测焊印的尺寸及位置;在模组段我们实现Busbar焊前&焊后焊缝质量检测,例如爆点、凹坑、凸起、焊穿等缺陷,使用3D做侧缝焊,同时我们基于灰度图做焊缝长度以及宽度的测量。
华汉伟业自成立之初就专注于高精度的3D视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重点围绕“3D+AI深度融合技术”,全面展开自主技术创新与应用,进入机器视觉AI应用领域,形成了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通用化AI视觉及大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为不同行业的制造企业提供柔性化服务,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效率、覆盖率和准确性。
作为中国本土化机器视觉产业,华汉伟业将聚焦机器视觉领域自主化研发和用AI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的政策方针和技术发展潮流始终保持着一致。坚守“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如一,修炼好内功,钻研客户需求,打磨好的产品,攻克关键技术,赋能多应用场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华汉伟业
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